IMG_5317.JPG

IMG_5318.JPG

絕對空間展示新藝獎得主陳恩則與陳曉朋的作品。

進入絕對空間首先展出的是陳曉朋的三美圖與雕塑20招。

首次見到《三美圖》這件作品,原本以為是擺放要給人拿取的作品介紹簡章,靠近之後才注意到底下居然有《作品請勿碰觸》幾個小字。

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信封袋與「當代雕塑20招」小書本疊成的柱子狀,就是陳曉朋的到《三美圖》。

上網搜尋之後,才知道原來《三美圖》從左到又分別指的是言說美(掛在牆上的當代藝術專題簡章)、書寫美(當代雕塑20招)、包裝美(信封袋),三件作品合起來就是《三美圖》,作者想要呈現今日藝術之美。

《三美圖》顛覆一般我們對於雕塑是使用銅鐵、木頭或3D樹脂當成素材,再進行雕塑的看法。

 

 

 

 

 

 

 

 

 

 

IMG_5319.JPG

IMG_5320.JPG

IMG_5321.JPG

IMG_5322.JPG

IMG_5323.JPG

IMG_5324.JPG

IMG_5325.JPG

IMG_5326.JPG

IMG_5327.JPG

IMG_5328.JPG

IMG_5329.JPG

IMG_5330.JPG

IMG_5331.JPG

接下來的作品《雕塑20招》,是由眼前20個瓦楞紙箱裡面未經著色的3D列印原型所組成的作品。

陳曉朋藝術家概念上像閱讀一本書不思考就全然相信它的內容,也像現在旅行前會透過評價來認識一個沒去過地方,抵達目的地後,卻不想去探索這個新世界,只想印證行前腦中所「看」到的那個地方的模樣。

初次看到這件作品,眼前的每件3D雕塑都知道各自代表的原型是什麼,雖然因為沒有上色和我們印象中的模樣差距甚遠,但是不經由作者的作品介紹,真的無法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深意,只當成一般的3D列印作品,看過就離開了。

由於這些作品沒有上色,原本可以留給我們無限的空間去進行雕塑與探索,但是腦海中卻不自覺地浮現每件作品的原型,又再次自行刻劃成我們所熟知到模樣。有如作者想要描述的意思,閱讀書中的新知識或去一個新的地點,刻板的相信書中內容及網路評價,卻沒有自己的理解與探索。

我覺得再看每位藝術家的作品,也可以套用這個原則,有時候我們會先看作者想要表達的含意,再回頭看作品,或許這樣會幫助我們更容易去看到作品的深意,但是同時也被作者的想法給侷限住。

回想起當初曾經教我的老師,提過觀看每件作品,先不要看題目或介紹,而是先觀看作品你能從中得到什麼,這才是屬於你自己的體驗,最後再觀看題目或介紹,去理解藝術家想要藉由這件作品帶給我們的資訊。

陳曉朋的作品,都相當卻有深意,一眼初看已經看懂了,但其實什麼都沒有看懂,要細細的琢磨,有如倒吃甘蔗般,越來越甘甜。

 

 

 

 

IMG_5333.JPG

IMG_5334.JPG

IMG_5335.JPG

IMG_5341.JPG

IMG_5342.JPG

陳恩澤的《造雲》是以人造雲為主題,試圖用分析和還原作為影像製作的結構,人造雲的動態與即時演算出的有機體,兩種不同方式產生的影像,貼上雲的材質,還原至三維的影像空間,以聲音對照雲的生成與變化。

IMG_5332.JPG

IMG_5343.JPG

IMG_5345.JPG

《沉著未盡的波形》想要表達將時序排列成可讀取的波形,切隔成細碎的長度,即便紊亂、失序仍然需要保持沈著,等待一刻的完整。思考在穩定循環的狀態下,如何感受時間的流動。作者以聲音象徵被切割的時序,緩慢的波形呈現時間被擠壓、扭曲的過程,形成動態平衡。

拍攝《沉著未盡的波形》,當我以近距離拍攝的同時,發現原本平淡無奇的波形,沒想到切割後,居然可以呈現出如此的美感。或許人生也是如此,從出生到死亡就有如波形,不斷的輪迴著。但是當我們近距離觀看時,才會發現原來其中暗藏著無數的歡笑與悲傷的片段,有戀愛的甜蜜、結婚的喜悅、工作不順心的煩心、愛人離去的悲傷,各種的回憶交疊成我們精彩的人生,雖然波形不斷循環著,但是每個曾經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不可取代的。

這次絕對空間新藝獎和新光三越的攝影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要不執著於表象,才能見本心,這些藝術都要細細品會,才能得其箇中滋味,與現代人習慣快速取得資訊,卻少深入思考,是背道而馳的,也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部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vinshaqully 的頭像
    kevinshaqully

    慵懶貓

    kevinshaqu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