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7068.jpg

IMG_7154.jpg

位在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上的「臺南孔子廟」,建於明永曆19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台灣第一座孔子廟、最早的文廟、全台唯一有泮宮石坊的孔廟,國家第一級古蹟,在清朝時期更是一度成為全台童生入學之所,所以又被尊稱為「全臺首學」,眾多的名銜,可說是台南知名的地標景點之一。

通常我們參觀孔廟都是由南門路上的側門而進,門上掛有「全臺首學」四字的扁額,而正門除了釋奠典禮等重要儀式之外,平常都是緊閉的。側門旁邊有一塊清康熙26年間立於孔廟的「下馬碑」,以漢、滿兩種文字合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自此下馬」,提醒來此民眾,此為奉旨祀典的官方廟宇,來此需下馬通行,以表達對至聖先師孔子的尊崇之意。

IMG_7070.jpg

對面則是全臺灣僅有的一座「泮宮石坊」,清乾隆42年孔廟重修時才興建在東大成坊外,作為出入孔廟的主要通道。不過現在已經成為台南文創及美食的集中地,原本以為不起眼的「泮宮石坊」,經過介紹後,才知道居然有這麼多的細節可以欣賞,「泮宮石坊」是象徵地方官學的石坊,建築精神在於模仿木構建築的設計,有鴟尾雀替、瓦當滴水、飛簷等。坊頂上方的葫蘆,象徵避邪祈福的意義,石坊上也刻有「加官晉祿」、「琴棋書畫」、「翔龍瑞麟」等紋飾,皆有吉祥意涵。

IMG_7361.jpg

IMG_5013.jpg

IMG_5118.jpg

走進孔廟迎面而來的是雕工華麗的傳統台閩式建築和綠意盎然的中庭,在藍天豔陽下,別有一番風味。紅色的圍牆在艷陽下格外的顯眼,據說是從前周朝貴族宮殿冠服的顏色,代表著崇敬與高貴。旁邊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有著日式風情的紀念碑,描述著日治時期大正6年,日本人將孔廟重新整修後,成為我們目前所熟悉的孔廟規模。

IMG_5016.jpg

IMG_5017.jpg

沿著紅磚步道首先來到位於孔廟東北角的文昌閣,為早期府學藏書所在,也是孔廟唯一的塔狀建築物,據說當初是以「天圓地方,文昌與孔聖之德光被八宇」的意涵設計,第一層為四方建築,第二層為圓形,供奉文昌帝君,第三層為八角形,供奉魁星爺。文昌閣於周末或國定假日有開放民眾入內探訪,如果不趕時間的民眾,從文昌閣三樓仰望整個孔廟,別有一番風情。

IMG_7150.jpg

文昌閣一樓右牆上的匾額「正學昌明」上款題「乾隆三年歲次戊午夏五月之吉」,下款題「十七世外嫡裔孫古潭袁弘仁敬立」為朱文公祠的遺物。

IMG_7145.jpg

IMG_7142.jpg

IMG_7147.jpg

隨著階梯前往二、三樓,在二樓的文昌帝君旁看到許多考試的准考證影本,都是考生來求個好成績。三樓供奉魁星爺,不過由於我是基督徒,所以就沒有過多停留,只是從三樓俯視著孔廟的建築群,別有一番風情,要下來的時候,樓梯的間距真的很窄,要特別小心,不然跌倒,就可能直接滾落下去。

IMG_5109.jpg

IMG_5024.jpg

中庭的禮門與義路,東西大成坊之間的第二道門坊,早期設有圍牆,但傾倒後未再整建,只留下門坊,由「禮門」進,從「義路」出,提醒讀書人要「入則學禮,出則行義」。

IMG_5022.jpg

清代櫺星門遺構在2013年時,因大成門前一棵百歲榕樹病枯倒塌而意外重見天日,目前架設竹圍籬與解說牌,讓民眾近距離觀賞。

「櫺星門」是孔廟中軸第一進門廳的稱呼,為孔廟建築必備。我相信如果沒有看過孔廟的結構地圖,很難理解「櫺星門」的地理位置,我也是透過網路,找到孔廟建築群的分布圖,才理解「孔廟中軸第一進門廳」的意思。

IMG_7044.jpg

IMG_7053.jpg

「櫺星門」遺構前面就是「泮池」得所在。泮池成半圓形,周圍有著石欄杆,而在泮池北邊與庭園相連的磚牆上嵌有「思樂泮水」碑,不過現在文字已經相當模糊了。泮池養著許多烏龜,有在水池悠然游著,也有在石頭上曬著日光浴,不過烏龜和石頭的顏色簡直都快融合再一起,如果不是有看到石上烏龜下水的畫面,沒仔細觀察,真的看不出來石頭上居然有著烏龜。

IMG_5111.jpg

IMG_7134.jpg

IMG_7136.jpg

 

IMG_5115.jpg

IMG_7137.jpg

台南孔廟為標準的「左學右廟」傳統格局,左學以明倫堂為主體;「右廟」則以大成殿為主體。要進到明倫堂,首先會經過「入德之門」,為清朝時期府學的校門,明倫堂為臺灣明鄭時期時代的最高學府,也是清朝時期府學的教室。除了中間斗大由仿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書寫的《大學章句》及乾隆提名的匾額,二側刻著皇朝禁令的臥碑和臺灣府學全圖碑也相當值得一看。

IMG_5020.jpg

IMG_5023.jpg

IMG_5107.jpg

大成殿為台南「全臺首學」的核心精神,雖然非台南市民需要收25元的門票,但強烈建議一定要進去一觀,大成殿位於大成門之內,如果你細看大成門,並無繪製門神,而是採門釘裝飾,共一○八顆,寓意為禮制之最大者。大成門左側為「名宦祠」與「鄉賢祠」,右側為「孝子祠」與「節孝祠」。

IMG_5100.jpg

IMG_5034.jpg

IMG_5096.jpg

大成殿建立於臺基之上,是孔廟建築群中最尊貴的建築體,殿前是祭孔時跳佾舞的露臺,大成殿正中央的花崗石刻,上面刻了龍首並環以琴棋書畫的浮雕,寓意著儒家對文人的推崇和四門技藝,左右二旁的台階被稱為「御路」或「螭陛」,這裡是沿用了古代宮殿的建築形制,將只有皇帝和新科狀元才能使用的坡道沿用至孔廟建築。

IMG_5102.jpg

IMG_5098.jpg

屋頂為重簷歇山頂,正脊中央有九層寶塔,象徵孔子地位崇高,兩側以雙龍護之。屋脊二側立了兩個藏經筒(通天柱),這是孔廟建築專有的裝飾,這裡就有二個典故,取名「通天柱」是朱熹認為只有孔子思想,才能上通天意。「藏經筒」則是紀念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讀書人將經書藏於竹筒內。在垂脊上的一排小鳥,則是「鴟鴞」,比喻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傳說當時「鴟鴞」聽到孔子講道,而被感化從原本詩經中的惡鳥轉為馴良。

IMG_7355.jpg

IMG_7356.jpg

 

紅色圍牆在端點及轉折處有著造型可愛的八隻石獅子,公獅子腳踏繡球,母獅子撫弄小獅,每一隻姿態皆不相同,可愛的造型緩和了大成殿莊嚴的氣氛。

IMG_7343.jpg

大成殿四角皆設有排水用的「螭首」。螭首又稱螯首,也有獨佔螯頭之意。

IMG_5036.jpg

IMG_5038.jpg

IMG_5040.jpg

大成殿氣氛莊嚴肅穆,中央為供奉孔子的神龕,左右牆供奉四配與十二哲,孔子神龕二側可見祭孔大典放置三牲的太牢架及堂鼓。

「太牢」即為牛、羊、豬各一的組合,太牢祭祀為漢代祭祀的最高級別。

IMG_5035.jpg

IMG_5092.jpg

孔廟的元首匾額可說是全台之冠,從清朝康熙至光緒皇帝與中華民國歷任總統所賜的牌匾都可以在大成殿看到。

IMG_5045.jpg

IMG_5046.jpg

IMG_5048.jpg

IMG_5054.jpg

大成殿兩側為東西廡,東廡中有包含韓愈、范仲淹、文天祥等先賢四十一位先儒三十九位,東廡北側則是禮器庫。

禮器庫收藏許多祭孔大典會使用的禮器,罍、洗、爵、毛血盤、枓、斧 、鉞、扇、節、麾......等。

看到琳瑯滿目的禮器,就可以想像得到,後人對於祭孔大典的重視程度。

在禮器我居然看到斧 、鉞,想說這二種不是兵器嗎?後來才得知斧 、鉞和提燈、提爐、扇、傘統稱為「儀仗」,用於祭典正式開始進行的迎神儀式中,在古代 是只有皇帝出門時才會使用。

IMG_5071.jpg

IMG_5075.jpg

IMG_5076.jpg

IMG_5080.jpg

西廡中有包含諸葛亮、司馬光、歐陽修等先賢四十位先儒三十八位,在西廡北側則是樂器庫。

禮器庫除了我們熟悉的塤、笙、編鐘、笛、琴、瑟 、排簫、應鼓.....等類樂器。

比較少見就是「敔」形狀像虎,以木雕製成,背上有齟齬(成排如齒狀的橫條突起物)二十七個。「鼗鼓」有點像波浪鼓,為起樂樂器之一。「編磬」以璧石做成,共十六枚,分上下兩層懸掛,大小不同,可發出不同音調。「柷」形狀如無蓋之紅色大箱。這些樂器都讓我相當好奇在祭孔大典的使用時機,以及它們是如何演奏。

IMG_5072.jpg

IMG_5073.jpg

藉由台南釋奠禮大成殿內禮樂器陳設圖及照片,雖然我們沒有機會參與釋奠禮,也可以對於釋奠禮的相關資訊,有更清楚的認識。

IMG_5067.jpg

大成殿後為崇聖祠,祠內中央神龕供奉孔子五代祖先,初看到崇聖祠供奉的對象時,我蠻驚訝的,沒想到居然連孔子祖先都有供奉,後來才得知原來中國廟宇一般會在主殿之後祭祀主祀之之父。

IMG_7353.jpg

IMG_7346.jpg

崇聖祠東側的以成書院,是負責在祭孔大典時奏樂的組織,外面擺放祭孔大典時的照片,沒想到就連蔡英文總統也於祭孔大典時,來到台南孔廟一同參與,下次如果有機會遇到祭孔大典,一定要撥空去參加,感受釋奠禮莊嚴隆重的氣氛。

孔廟不只是台南的地標,更是台南人的文化精神所在,一般觀光客來到孔廟,大都只有走馬看花,其實相當可惜,當你深度理解孔廟的建築特色,就會發現許多意外之喜,孔廟定期都會有導覽人員進行解說,如果不趕時間的話,跟著導覽人員來場深度之旅,相信你一定會有滿滿的收穫。

 

【台南孔廟】: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2號。

電話:06-2289013。

開放時間:

大成殿:08:30~17:30。

以成書院:09:00~12:00;:14:00~17:00。

文昌閣:09:00~12:00;:13:30~17:30 (周末才開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vinshaqully 的頭像
    kevinshaqully

    慵懶貓

    kevinshaqu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