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4110.jpg

IMG_3845.jpg

屏東社區大學舉辦原住民傳統文化體驗活動,由於政府補助,參加者不用繳交任何費用,就可以體驗原住民傳統文化和免費中餐可以享用。

當初看到朋友傳來的簡章,一度以為是詐騙集團,於是上網查詢真假,但都查無相關訊息,但朋友再三保證之前有參加過他們舉辦的活動,相當值得參加,於是也跟著報名。

當天早上九點準時來到達札屋集合,參加的人很多都是家庭或三五好友,只有我是單槍匹馬前來參加。

IMG_3855.jpg

IMG_3857.jpg

IMG_3869.jpg

九點半準時開始「植物拓印」體驗活動,每個人的桌子上都會擺放一隻塑膠鎚和一塊染布,但還缺少拓印的材料。

在原住民小哥的帶領下,我們首先前往附近公園採取花瓣及葉子當作拓印的材料,在收集花草的過程中,原住民小哥,也會講解每一種植物的名稱及特性。

採集完成後,回到座位前,緊接著原住民小哥會示範如何進行植物拓印及注意事項。

IMG_3873.jpg

IMG_3875.jpg

IMG_4011.jpg

在拓印的過程中,對於我這種沒有美術天分的人,就很單純將花瓣及葉子,擺放在染布的後面,再用塑膠鎚輕輕敲打,直到植物的汁液都覆著在染布上。

第一張照片,是我剛拓印完成,還沒有將花瓣和葉子從染布上取下來的狀態,整體色彩呈現相當鮮豔,隨後將染布在鹽水中清洗,這有防止褪色的功用,再放到太陽底下曬乾。

當我看到曬乾後的成果,原本鮮豔的花瓣,色澤變得相當的淡,只有葉子的還可以辨別,感覺有點慘不忍睹

IMG_4007.jpg

IMG_3895.jpg

我們驅車來到心達達山的情柴步道,體驗排灣族早期表達愛意的傳統文化「送情柴」。

「送情柴」的活動來自每年排灣族小米收穫季後,部落青年對愛慕的女性表達愛意的儀式。

趁著黑夜,青年們將精心挑選的木柴送到女方家中表達心意,有時她們也會互相較勁,比誰家收到的情柴比較多,由於都是夜深人靜的時候送來,隔日女子需私下探聽是誰贈送情柴到家,認定一位後小米粽作為回禮。

另一種男子動用部落族人至少一百位,送一百根木柴到女子家中,表達傾慕之意,這多半是雙方已有婚約或是女方是宗長家族,需成隊伍式浩浩蕩蕩的送到女方家,而女方家屬則會準備豐盛的食物迎接勇士到來。

IMG_3901.jpg

原住民小哥在講解的時候,已預先升起柴火,經由導覽員的解釋,得知這是在地的禮儀,在入山前,要先跨過柴火,讓身上有薰煙的氣息,藉此告知祖靈造訪來由,並且保佑旅途一路平安。

IMG_3904.jpg

導覽員正在講解適合當情柴的植物,每個部落對於情柴的挑選上各有些許不同,不過基本上都是以所屬部落認為比較寶貴的木柴為主。

像萬安部落就多以材質輕盈、生長快速的樹木為主,例如白匏子、克蘭樹等。

IMG_3908.jpg

IMG_3925.jpg

IMG_3941.jpg

IMG_3954.jpg

情柴步道,全程坡度起伏不大,沿途林蔭茂密,景緻優美,是屬於老少咸宜的建走步道。

隨著導覽員的帶領,很快地我們就抵達半山腰,由於時間關係,這也是我們此行的終點。

從半山腰遙望過去,還可以看到遠方的大武山呢。

IMG_3959.jpg

IMG_3965.jpg

原住民小哥正在講解情柴的處理方式,首先剝去樹皮,露出光滑表面,並將兩端削尖,才能捆起來送至女方家裡。

將下來的活動就是找出工作人員預先藏好的七支情柴和七個問題看板,找到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份精美小禮物。

部分問題看板藏的很隱密,有藏在植物解說看板後面的,也有藏在階梯的落葉裡面,這沒有暗示,幾乎完全找不到。

IMG_3973.jpg

原住民小哥示範如何使用酸藤綑綁情柴,在這過程中原住民小哥好幾次都因順序錯誤,又重新示範,此時突然覺得屏東社區大學,推廣排灣族「送情柴」的傳統文化是正確的,不然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傳統文化只會慢慢遺失在世人眼中。

IMG_3975.jpg

IMG_3981.jpg

IMG_3983.jpg

IMG_3985.jpg

我覺得屏東社區大學對於送情柴的體驗活動,相當的用心。

在原住民小哥示範過後,挑選我們當中唯一的情侶,體驗當時排灣族男方送情柴表達愛意的過程。

當我們隨著送情柴的隊伍,來到女方家,原住民大哥會帶領我們用原住民語向女方吶喊三聲。

當女方收下情柴,女生的隊伍會手牽著手,跳舞歌唱進行回禮,最後男方隊伍也一起加入跳舞的行伍之中,結束此次送情柴的體驗。

IMG_4015.jpg

原本以為是社區大學的免費行程,有便當吃就不錯了,帶沒想到居然會準備這麼豐盛的餐點。

原住民的傳統特色餐點幾乎都可以看得到,三種不同口味的吉拿富,鹹豬肉、刺蔥蒸蛋、炒野菜、燉菜、炸南瓜和薯條。

這是我第一次吃到甜的吉拿富,有些餐點的口味真的蠻好吃的,像鹹豬肉、刺蔥蒸蛋和炸南瓜,我就往復拿了好幾回呢。

IMG_4022.jpg

IMG_4091.jpg

下午的體驗行程是「萬安溪捕蝦」和「磨板石」。萬安溪水質清澈、生態豐富,是早期在地原住民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跟隨導覽員前往萬安溪流的途中,一路上眼見皆是碎石,心裡已經開始出現小問號,此時乾旱時期還有溪流可以捕蝦嗎?

IMG_4040.jpg

IMG_4046.jpg

IMG_4055.jpg

IMG_4056.jpg

IMG_4068.jpg

來到清澈的萬安溪流,老師示範如何從石頭下面抓取沼蝦,看到老師熟練的手法,一開始覺得應該難度不高,但是當我實際下去嘗試,才知道薑還是老的辣。

每次輕手輕腳的挪開石頭,正準備抓蝦的時候,就只能目送沼蝦從我眼皮下溜走,最後的戰果,捕獲沼蝦為零 

最後抓蝦的成果,我們這麼多人,還不如老師一個抓的沼蝦多 Orz。

IMG_4077.jpg

IMG_4086.jpg

IMG_4088.jpg

最後的體驗活動「磨板石」,雖然老師講解過如何分辨板石和頁岩,但實際尋找,真的很容易將二者搞混。

原本以為磨板石會相當耗時間,結果沒想到意外的快速且簡單。

將找好的板石,淋上一些水,接著利用溪邊大石頭的粗糙面將其磨成自己想要的形狀。

最後成果出來的時候,大家不是磨成愛心就是水滴形狀,這也太有默契了吧。

IMG_4107.jpg

IMG_4109.jpg

我們在萬安部落種下一棵小樹苗,做為這次活動的結尾。

經過一整天的體驗活動,我覺得內容相當的充實,不只體驗了排灣族「送情柴」的傳統文化,也再次重溫在溪中玩耍的童年回憶。

下次如果還有類似的體驗活動,就算需要付費,我也會報名參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vinshaqu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