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書店看到「十倍速寫出最強文字」,就被作者可以輕鬆寫出一篇文章的速度給吸引,對照我寫一篇部落格,都要花至少二小時以上,這簡直是天壤之別。在翻閱目錄的時候,發現書籍對於如何提高寫作速度的描述相當具體,當下就決定買下這本書,希望能對提高自己的寫作速度有所幫助。

作者在序章的時候,就直接點出我們常見的二大問題,分別是「要寫出好文章的心態」及「拘泥於文法」。其中第一點深得我心,雖然我寫部落格的目的只是想單純地記錄生活,但是難免受到知名部落格及旅遊雜誌的影響,所以每次下筆都會爭酌再三,寫作速度難免被拖累許多。

書籍作者將自己長年的寫作經驗,整理成六個章節向大家分享「提高寫作速度的秘訣」,以下就是我閱讀過後的重點整理。

 

第一章、素材文章術:

作者就直接破題,利用一連串的文章範例,講解「文章是由素材而來」的概念。只要將目光焦點集中在「素材」上,就能快速寫作。那麼何謂「素材」呢?作者整理出三點:「獨立的事實」、「插曲」、「數字」。

上班族文字的重點應該放在「簡單、易懂,對讀者有幫助的文章」,寫文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在文章裡放入些讀者根本看不懂的文字描述,之後便發生「模稜兩可、似懂非懂」的狀況。

 

第二章、蒐集素材的二大原則:

正確且迅速蒐集文章素材要遵守二大原則:

1、從寫作的「表面目的」向下挖掘,決定「想讓讀這篇文章的讀者感受到什麼」的「真正目的」。

2、尋找具體的讀者。如果想像不出來,就選擇身邊的「某位朋友」當對象。

決定了讀者後,就得隨時掌握該讀者的「世界觀」,如此一來,就不會以「個人喜好」做素材選擇,而是會找對「讀者」而言有趣的素材。之所以要掌握「讀者世界觀」,不僅是為了文章的「趣味度」,對於某些較為嚴肅的主題,也非常有幫助。執筆者在收集這方面的素材時,必須先理解當時的氛圍,才能蒐集到合適的素材,更要排除不適當的素材,避免有可能產生爭議的言詞出現。

 

第三章、快速蒐集素材:

蒐集素材的最高原則就是「早一點蒐集、蒐集多一點、之後再來刪」,這樣的做法效率最好。

蒐集素材最重要的是,就是把所有你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盡可能通通記錄下來,不要對自己的記憶力太有自信,當下不紀錄,一旦寫文時才發現怎麼回想都想不起來時,就得耗費更多的時間去重新蒐集。

素材收集可以依據以下二點作為參考:

1、自己的五感:利用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讓感受到的氣氛或感覺,透過明確且具體的內容傳達給讀者。

3、自己的感覺:「寫的人體驗到的東西」會為文字帶來臨場感。但要順暢講出「自己感受的、想的、有意見的」,並不是那麼容易。但是只要能每天持續記錄並累積自己的感想,慢慢地你會察覺自己對什麼樣的事物感興趣、被什麼樣的事物感動,對周遭一切的感覺也會越來越敏銳。

 

第四章、依照閱讀順序排列組合:

當我們準備好素材後,接下來就是如何組合素材。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先將蒐集到的素材全部「可視化」。絕對禁止在素材還擠在腦海裡時,就迷迷糊糊地逕自動筆!務必要把所有素材以一種「一眼就可看清」的狀態,全部先寫下來。

再將蒐集到的素材全部可視化後,就要來組合文章了。首先想像讀者就在眼前,思考要怎麼講,才能讓對方聽懂,以這樣的方式來決定素材排列順序。

這時要特別注意的是文章的起頭與結尾,將最容易引起讀者共鳴、讓人印象深刻或是自己很喜歡的素材,放在文章的開頭當前導。說得簡單點,就是把會讓人感覺到「認同」、「困惑」、「質疑」、「讚嘆」的內容,放在文章的最前頭,因為這些都是會讓讀者想要往下讀的關鍵。至於結尾則是關乎你想帶給讀者什麼樣的讀後感,直接寫出「結論」跟「歸納」即可。

 

第五章、一氣呵成,快速寫完:

想要快速、一氣呵成地寫完文章,最大的重點就是「不要馬上以『完稿』為目標」。如果從一開始就想著要完美的一次到位,就很容易陷入「這句話好像還有其他更好的描述方法」或是「這個素材應該放這邊比較好」等停停寫寫的狀況。初稿階段不必在意錯別字或是文字描述,如果碰到需要查證的內容,先用符號標註再回頭來查,開始動筆後,就要一鼓作氣寫到完。

 

第六章、讓文章更好讀:

決定讀者群跟目的、蒐集素材、排列組合素材、一鼓作氣地完成,便進入寫文的最後一個階段「潤稿」。潤稿的意思是指「透過在看一次全文,詳細修潤文句的作業,使得文章變得更好讀易懂」。

潤稿可以根據下列項目,逐一審視。1、邏輯架構。2、是否依據文章脈絡選擇合適的素材。3、閱讀時不會卡卡,有一氣呵成的感覺。4、不可有自己無法理解的內容。5、注意有無錯別字及漏字。6、語焉不詳的「形容詞」就換成「素材」。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vinshaqully 的頭像
kevinshaqully

慵懶貓

kevinshaqu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