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減法人生書籍中,其中有一段話,讓我特別有感觸,《請在心中問自己一句話:你想要過怎樣的生活?當你真正了解自己「需求」的是什麼?就不會盲目追求別人眼中的「你應該做什麼」。》
我們在面對人生的很多抉擇時,通常很少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所以常會想要的過於實際需求太多,以至於在追求的過程裡,常是搞到自己身心俱疲。
從第一章開始,從日常基本的需求,食衣住行開始進行什斷離的過程中,就是一次審視內心的過程。有多少衣服是買來後,穿沒幾次,就存放在衣櫃的角落;在購屋時,是否追求廣大舒適的環境,過於自己實際需求,導致被房貸追的苦不堪言;面對美食的誘惑,購買太多食材,最後面臨過期丟棄的命運。
極簡生活,我覺得最大的挑戰就是,外面的誘惑真的太多,在專櫃裡看到一件便宜又漂亮的衣服,就會說服自己又沒多少錢,為什麼不慰勞自己一下。看到廣告描述某物品如何的方便及實用,就開始陷入自己虛構的美好想像中。我之前就是常常這樣子刷卡購買許多,只使用幾次就閒置在角落的物品,例如健身器材、多功能料理機之類的。
在六月的減法人生中,也包含了人際關係。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提到,《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由此可知人際關係對我們生活,是何等的重要,在年輕時,對於朋友總是來者不拒,以為朋友越多越好,這樣吃喝玩樂,隨時都有人陪。現在邁入中年了,對於朋友的定義,也改變了,對於朋友的選擇,以相處過程中能讓自己自在開心也能讓人更進步,可以學習的朋友為主。好的朋友不需要多,真心幾個就夠了。
六月的極簡生活,不是鼓勵大家過著清貧的日子也不是叫大家一直花大錢買精品過所謂的「奢華生活」,而是藉由保留下真正珍貴的,進而讓心靈更富足。真正做到Less is more,讓心靈減重。你會發現當心靈有了呼吸的空間。你將能創造更多意想不到的幸福。
現在的我開始學習著過極簡生活,在這過程中,我每次需要進行額外開銷時,都會先問自己這筆開銷是「想要」還是「必要」。每次出遊時,也會詳細規畫自己的行程,讓每次旅行充滿質感,不再像之前常常都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沒有規劃,反而成為漫無目的散心之行。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審視自己的收入開支表,驚訝地發現,開支居然有感地減少,但是回顧這段時間的生活品質卻反而有所提升。極簡生活並是讓自己犧牲掉生活品質,藉此減少開銷,而是藉由知道自己想要的,讓生活朝向更有質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