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陳德聚堂於5月27日至6月25日,舉辦「神匠-陳玉峰老門神特展」。國寶級彩繪匠師陳玉峰本名陳延祿,玉峰為字號,人稱祿仔司、祿仔仙或陳畫師,其彩繪用筆轉折有致、設色典雅,並率先在門神引入西方光影繪畫技巧,表現寫實的形象風格。畫作主要遍布南部縣市,台南大天后宮、北港朝天宮、嘉義城隍廟等處。
當時聽到陳德聚堂為了一幅《神荼、鬱壘》門神作品,特地舉辦特展,只為再將其作品贈送給文資處保管前,能讓民眾目睹最後的風采,讓我相當好奇這幅作品終究有何魅力之處,於是趁著特展結束前,特地前往觀展。
當初能發現陳玉峰老師《神荼、鬱壘》門神作品,實屬意外之喜。西元2000年陳德聚堂進行二度整修時,請來潘岳雄老師重繪門神,潘岳雄老師意外發現庫房內有一件遭人漆上紅漆的門神畫作,再經過檢測鑑定、剝漆修復後,《神荼、鬱壘》門神才得以重現在世人眼前。雖然門神畫作上並沒有陳玉峰的落款,但是陳德聚堂找到60多年前經費收支單據,證明此作品的確出自陳玉峰老師之手。
陳玉峰老師的門神作品全台灣只餘九件,甚為稀有。陳德聚堂卻將這對門神捐給文資處,只期盼這件文物能獲得妥善保管。全國50多位修復師也因此聯合發起「陳德聚堂陳玉峰老門神儘速指定古物」千人連署活動,期盼台南市政府能盡快通過指定文物審議程序,將這件珍寶妥善保存,留給後代觀摩學習的機會。
展覽主要介紹陳玉峰老師的創作生涯及所繪《神荼、鬱壘》門神、回顧陳德聚堂數次整修及門神重繪的歷史脈絡。在還沒參觀這場展覽之前,我沒想到文物維護的過程居然如此繁瑣,不只要預先進行各種科學檢測去分析當初所使用的技法與用料,隨後才能進行文物的維護及修繕,讓我認識到每件文物的保存後面,都有一群不為人知的功臣,默默在背後付出。
現場也請來當代藝術家蔡濰任,使用陳玉峰老師當年的原料進行門神繪製,另一側炯炯有神的雙龍作品也是出自藝術家蔡濰任之手。
雖然將來無法在陳德聚堂欣賞到陳玉峰老師《神荼、鬱壘》門神,但陳德聚堂的拜殿和正殿壁畫《舜耕歷山》、《龐德遺安》、《郭子儀厥孫最多》與《王羲之弄孫自樂》也都是陳玉峰晚年力作,雖然多有斑駁,值得到訪的民眾駐足欣賞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