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美學館邀請新媒體藝術家曾偉豪,以「狀聲詞」為名,創作出視覺藝術無障礙展覽。
在美學館的官網上看到這個展覽就對它產生莫大的興趣。
一般我們看展覽,都是透過眼睛為主,輔以其他的感官。
但這次曾偉豪的展覽作品「狀聲詞」,卻是讓視障人士都可以一同欣賞藝術之美。
「狀聲詞」展覽的簡章上有一句話很吸引我,「看不見的/看得見的,你我他在這裡,都有屬於自己的聲音風景」,對映著展覽的創作初衷。
從簡章的背面有供視障人士閱讀的點字,就可以看出藝術家的用心。
語言文字中的狀聲詞是直接從聲音模擬創造符號,作為溝通的橋樑,也就是文字。抽象來看,狀聲詞是透過各自的想像創造心中的空間與事物,每個人對聲音的想像都各有不同對應的形式。不同成長歷程、教育背景、人生際遇或民族文化,在對應聲音時產生的不同的影像。在探索作品同時構成各種獨特的符號構成,也就形成各自內心的聲音風景。
來到展場,作品的呈現空間比我想像中的小。體驗整個作品的時間,只需要幾分鐘而已。
為了幾分鐘的體驗時間,需要脫鞋及襪子,腳底再用酒精消毒,過程相當繁瑣。
當初在和導覽人員聊天的時候,他們也提到由於體驗前置步驟太過麻煩,導致很多人都興致缺缺。
實際體驗的感受,前面的符號,腳踏下去後,震動及聲音非常的小,需要靜下心去感受才行。
每個符號只有踩下去的瞬間,會發出聲響而已,稍不注意,很容易就錯過了。
隨著走道來到作品的中段,手按著牆上的圓形符號,會發出各種鳥叫聲,對比前面而言,聲音算蠻大的。
後半段的有如樹梢圍繞而成的環,我再不斷地走動過程中,細細品味每個符號對應的聲音,所帶給我的不同感受。
今天如果我閉上眼睛去感受的話,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我腦海中出現的畫面,猶如來到一座森林,森林裡有著涓涓細流的溪水,微風吹動著樹梢,伴隨著鳥兒雀躍的啼叫聲。
對於我們視覺正常的人而言,對於聲音及震動的感受,遠不如視覺障礙者這麼敏感,他們對於這件作品的感受,必定會比我們更加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