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舉辦的時機點,正好是香港民主抗爭運動期間,香港未來究竟會如何,沒有人知道。
原本香港文學特展原本從2020年1月17號舉辦到5月24號結束,但因為懬受好評,所以展期延長。
現在就讓我們隨著展覽的布置,一步步探討香港文學的的發展史。
走進展場是我們對香港熟悉印象的茶餐廳,是早期香港人聯絡感情與交流的地方。
每間桌子的菜單上都是擁有香港特色的餐點,旁邊則是香港的文學作品,讓我們同時享受美食與心靈的盛宴。
茶餐廳的仿窗戶上是香港每個重要時期的時間點及事件。
從清末時期的戰亂,到英國統治時期的民主與繁榮。後來的1997香港回歸中國,再到2019的民主抗爭運動。
香港文學受到每個時期環境的不同,發展出專屬於這個年代的特色文學。
香港文學在每個時期的重要里程碑。
這一區的作品由滿清末年的戰亂時期,歷經了日本統治,再到戰後由英國殖民時期的代表作品。
這時期的作品大都是充滿著濃烈的政治色彩或寫實主義小說。
這時期有幾部作品都相當具有代表性,例如香港初開埠時期,王韜舉辦的【循環日報】間接推動香港的文學誕生。
1928年7月【伴侶】創刊,被稱為【香港新文壇的第一燕】及同年的島上社創辦的【鐵馬】及【島上】都可以這一區看得到。
1950~1960年這段時間的香港文學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
由於香港還處於英國殖民時期,不像台灣與中國的緊張關係,香港成為相對開放的空間,容納各種意識形態的競逐。
這一區我就有印象的二部作品就是【金玲春夢】以諷刺的手法描述蔣介石的政治生涯,曾被國民政府列為禁書。第二本則是【瘟君殘夢】則是對共產黨領導者的嘲弄。在當時的香港,居然可以有二種不同的批評聲音,可見其民主風氣及香港文學的包容性。
這區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文藝新潮】、【香港時報】是與台灣的【現代詩】、【創世紀】相互輝映,是當時香港與台灣現代主義作家重要的園地。
這一區的作品很多都是大家而熟能詳的經典。例如金庸大師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每本都是經典。射鵰英雄傳及神雕俠侶更是不知已經被翻拍成連續劇多少次了。
梁羽生的【白髮魔女】,雖然我沒看過小說,但是電影版劇也讓人印象深刻。
而香港武俠文學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武當和白鶴的二派擂台戰機發出梁羽生靈感寫出【龍虎都京華】從此開創出香港蓬勃的武俠小說年代。
這時期流行的還有三毫子小說及三及第文體,相關介紹都有在圖片上。
報攤也是香港早期的文化特色,大都近酒樓或茶館,方便飲茶的民眾買報。除了期刊之外,也會販賣香菸、飲品、糖果及玩具。
不過現在已經大都被便利商店給取代了。
1984年中國與英國結束香港前途的談判,發表「聯合聲明」,香港正式進入主權移交的過渡期。
當時各種立場與論調競逐,歷史、文化、身分成為熱門關鍵字。
香港作家分別以「浮城」、「失城」、「狂城」或「傷城」來命名「我城」,顯示這段時期對未來的焦慮不安。
這電視牆上顯示的都是台灣百姓對處於彼岸正在為民主抗爭的香港人民支持的話語。
許多香港文學作家用文字記錄下歷史的這一刻。我們不知道抗爭的結果究竟如何,但只知道一旦失敗,香港從此就失去民主。
所以許多青少年都起來組織社會運動,中國武警的打壓,讓在電視上觀看的我們都感到不捨。
只能在心中默默的支持他們的行動,國際上看到這光輝的一刻,紛紛聲援香港。
只希望不要在未來當我們的後代子孫在聽到香港曾經擁有民主的時期,在當時政府首長是民眾選舉出來的,社會上可以容忍各種聲音的出現。在他們的耳中,認為我們是在講一個天方夜譚的故事。
日本文壇大獎「直木賞」史上第一次頒給外國人。使他則是台南的股市大亨,作品叫做「香港」。
看到台灣人描寫香港可以得到「直木賞」,真心為台灣感到驕傲。
走道盡頭,看到直往二樓,瞬間差點開旁邊的小門想要走進去。
後來才知道原來是香港的二樓書店文化。這也是香港獨特的文化風景。
當時的小型書店或獨立書店為了節省租金,都會選擇二樓區域當作開店的地方。販賣中國禁書、翻印書籍前衛文藝書刊是二樓書店的過往特色。
這次參觀香港的文學年華展覽,經由動線的規劃,帶領我們一步步經過每個香港重要的文學時期,認識香港的文學發展,是一個相當棒的展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