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初會想閱讀這本書的動機,純粹被書名「上癮式存錢︰邊賺邊存、越存越爽」所吸引。大家對於存錢的印象,大都是痛苦的,特別是看到自己喜歡且經濟還能負擔的物品,但是想到未來可能需要支出的費用,最終只能含淚向它們告別,相信大家對這種感受並不陌生。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好奇作者阿汝娜會帶給我們什麼新的存錢方法,讓我們能越存越爽。
當我閱讀完財富時鐘這個章節,瞬間有種想要把這本書束之高閣的衝動。作者阿汝娜將人生每個階段的財富目標劃分好幾個等份,22~30歲劃分在我們初入社會工作賺錢,建立自己事業基礎的階段,乍看之下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作者的財富時鐘已經邁入買房、買車、成立家庭。回想當初我買下第一間房,是在35歲的階段,中間存錢過程,犧牲了很多娛樂享受。如今台灣房價飆漲,能在22~30歲買房的都是社會菁英或父母贊助,一般平民百姓,想要買房,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阿汝娜卻能在30~40歲買第二輛車、第二間房,簡直是人比人氣死人。這也讓我好奇阿汝娜能成為人生勝利組,真的是只靠存錢嗎﹖最後我終於在書中得到解答,原來她的年薪高達900萬,難怪能在剛出社會的階段就買房買車,想通這個問題,我差點把書丟在地上,再踩上幾腳,卻也讓我思考這本書的觀念是否對我還有幫助,還有必要再繼續閱讀下去嗎。
本書的核心概念主要圍繞在「資產配置」,而資產配置的基座就是財務報表,可以說財務報表是我們學習理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大部分人在管理財富最大的問題不外乎,不清楚錢花在哪裡、盲目投資不熟悉的理財商品、不了解資產的流動性和風險。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製作專屬的財務報表,這有助於釐清我們目前的財務情況和資產結構變化。作者阿汝娜藉由「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現金流量表」三種表格來進行財務管理。而我則是以「收入支出表」和「現金流量表」為主,因為我本身的資產並不多,所以「資產負債表」對我的實質幫助並不大,所以就沒有使用了。回想剛出社會時,沒有絲毫理財的觀念,雖然每到月底都還是會有餘額,但對於金錢的流向,卻是沒有任何印象,在規劃未來可能的支出時,心中難免會有所擔憂。這也讓我下定決心開始記帳的日子,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的「收入支出表」和「現金流量表」逐漸修改到符合自己的需求,不只每個月的收入和支出都一目了然,在規劃資產配置時也都受益匪淺。
「資產配置」是大家在學習理財時,最常聽到的詞彙。資產配置簡單來說就是將自己手中的資產合理分配到「保障」和「投資」。保險的意義是為了保障我們的生命和財富,預先對突如其來的意外做好準備。投資則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不過同時也伴隨著風險,至於如何在「保障」和「投資」之間進行取捨,就端看個人的人生規劃了。
作者阿汝娜現為知名財經博主和財富管理顧問,幫忙大家解惑投資理財方面的問題。這讓我想起之前閱讀Ssmart智富月刊,有個專欄會依照民眾投稿,請理財專家幫忙民眾進行財務健診,當時這個專欄讓我在進行資產配置時,可說是受益良多。不過我也發現其實很多尋求幫忙的民眾,並非不懂理財,而是絕大部分都是在資產配置方面有問題。例如大家都知道保險很重要,可以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意外,預先做好準備,但是當保險金額佔據我們收入的大部分,甚至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品質,就必須要有所取捨。也有民眾在投資時,不清楚自己的所能承受的風險等級或沒有準備預備金,聽到市場行情正好,就一股腦將金錢投入股市,以致被套牢或在低點賣出。現在資訊發達,我們學習理財的管道也相當多元,但是如何將所學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就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磨合了。
這本書講述的內容對理財有一定基礎的民眾,可能收穫會相當有限,像我在閱讀的時候,蠻多內容都是快速的瀏覽過去。但是對於剛起步要學習理財的民眾,這本書就相當適合你,從財務報表、保險、投資到遺產分配一應俱全,而且每個項目都有詳細的解說。不過就如上述所言,適合作者的方式,不一定適合你,還是要依據個人的現況去進行資產配置,這本書只是帶你入門。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期待大家都能早日達成財務自由,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留言列表

